黄晋:汽车自动驾驶可信决策与控制探索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4:00-14:3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黄晋 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自动驾驶汽车决策与控制相关创新理论与实践。
报告人简介:
黄晋,博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绿色智能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车规级芯片标准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标准研究院数字汽车安全标准工作组秘书长;任国际期刊特刊主编3次、国际会议大会副主席1次,SAE ITS技术委员会委员,AAAI等7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智能汽车设计、自动驾驶、数字汽车安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中文著作3部、英文著作1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软著10余项。
赵亮:蔚来技术创新与高校技术合作分享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4:30-15:0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赵亮 高级总监
工作单位:蔚来汽车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报告将围绕蔚来汽车整体发展情况、全栈技术情况和高校合作情况进行讲述。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蔚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已在12个核心技术领域完成全栈布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包括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系统、智能底盘域控制器、换电技术等在内的独立研发体系。蔚来一直以全球化的视角寻求科技资源,打造独特的高校合作生态,在科研平台共建、技术合作、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高校进行优势互补,加速了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持续为中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报告人简介:
赵亮,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蔚来汽车高级总监。近二十年专研于纯电动整车性能集成底盘柔性化、智能线控底盘开发,在整车平台架构与智能线控底盘设计、高性能底盘零部件开发及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重大项目4项(纯电动整车与底盘类),获省部级奖项3项,编制地方及汽车行业底盘零部件标准40余项,相关成果在《中国机械工程》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14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3项。
钱德猛: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实践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5:00-15:2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钱德猛 教授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1. 国家信息安全法规
2.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程实践
报告人简介:
钱德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院长,1976年10月生,2005年1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获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22年就职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从事传统整车及发动机产品开发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7篇,授权专利40余件,参与完成4项国家标准。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产品开发项目3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4项。2016入选安徽省属企业“538英才工程”,2021年入选合肥市D类高层次人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低碳标准化促进中心特聘专家。
白先旭:面向自动驾驶汽车控制系统的预期功能安全测试与评价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5:20-15:4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白先旭 教授
工作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报告将介绍汽车智能底盘控制系统预期功能安全方面研究进展,包括行车风险评估、面向自动驾驶的高风险场景自动生成、预期功能安全量化评价以及接受准则建立等。
报告人简介:
白先旭,博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方面基础理论和前沿性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国内外企业项目30余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52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70余篇、邀请报告20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7件(已转让转化21件)、PCT美国专利3件。研究成果获期刊封面/最佳论文奖5次,获ASME、SAE-China、全国非线性振动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9次;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序1)(2023)、第九届安徽省专利奖金奖(序1)(2022)。
目前白先旭担任国际SCI检索期刊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SAE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副主编和《汽车工程》青年编委;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分会技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委员、ASME航空分部自适应结构系统分会技术委员。
聂友奇:高速高安全性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6:00-16:3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聂友奇 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1. 量子随机数产生方案
2. 集成化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3. 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4. 量子随机数的应用推广
报告人简介:
聂友奇,男,1992年7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2011年、201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量子通信器件、量子随机数方向的实验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获得博士后面上资助1项,作为项目骨干/子任务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作为项目骨干/课题联系人参与国家重大项目1项。
田大新:面向临地载具的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一体化融合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6:30-17:0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田大新 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自主智能临地载具是以活动在临地空间的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有人/无人载运工具(如无人潜航器、智能网联车辆、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为物理平台,实时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并实现自主交通运输的载运系统。作为空地一体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自主智能临地载具在服务野外科考、应急救援、低空交通、跨域探测、立体作战等重大应用的同时,向下可支持敏捷高机动的人员物资投送,向上可支持低空智联网的信息服务,从而将人类科学、文化、生产、军事活动拓展至空间,是全球科技发达国家竞相角逐的战略前沿技术。为此,本报告聚焦临地载具,首先介绍自主智能临地载具发展背景和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回顾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态势并总结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与亟待攻克的难题;然后介绍赋能自主智能临地载具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思路;最后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实践,详细介绍团队在自主智能临地载具系统装备和样机的集成研发、测试验证以及示范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
田大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前沿创新处处长,国家优青、青年长江、牛顿高级学者、中国工程院首届“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担任中国电子学会智能交通信息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汽车分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委会副主任、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7本、教材2本、译著2本;授权发明专利5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技奖1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学奖5项;担任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和《Complex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的Associate Editor。
程腾:量子密码在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的交叉研究进展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17:00-17:2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 告 人:程腾 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报告简介:
1. 量子密码
2. 车辆信息安全
报告人简介:
程腾,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车联网量子安全通信联合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网络(车联网安全)、信息安全(密码学、量子密码、区块链)、多模融合(目标检测、智能座舱)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青年基金、面上)、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The Visual Computer》、《Optics Communications》、《汽车工程》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